308nm准分子光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的疗效观察
温馨提示:如需分析病情,定制治疗方案,了解费用。点击这里
【摘要】 目的 观察308nm准分子光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的疗效。 方法 取68例稳定期白癜风患者,随机分成两组,治疗组34例,使用308nm准分子光进行治疗;对照组34例,使用窄谱中波紫外线疗法(NBUVB)进行治疗,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。 结果 308nm准分子光治疗稳定期白癜风具有良好的效果,疗程短,疗效确切,副作用少,值得临床推广使用。
【关键词】 白癜风; 308nm准分子; 光疗
1 资料与方法
1.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—7月份来我院治疗的白癜风患者68例,分成两组,且均符合以下标准:(1)均属稳定期白癜风患者;(2)皮损面积不超过体表面积的20%;(3)无自身免疫疾病,无光感性皮肤病,无皮肤感染,近2周未用过糖皮质激素等外用药物,近4周内未采用过光化疗法、近2个月内未接受过系统或局部治疗。其中男性患者36例,女性患者32例,年龄8—55岁,平均年龄26岁,病情稳定3个月以上,病程均在10年以内,共计76处皮损,发生部位:面颈部38处,躯干部32处,肢端6处。
1.2 方法 分别对两组病例进行治疗,治疗组采用308nm准分子光进行治疗;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疗法(NBUVB)进行治疗,以测定的MED值进行局部照射,后续的照射剂量根据上一次照射后出现的红斑反应的情况而定。红斑持续时间小于24 h.治疗剂量提高50~100mJ/cm2;红斑持续时间24—48 h,治疗剂量保持不变;红斑持续时间48—60 h。治疗剂量降低50~100 mJ/cm2;红斑持续时间60~72 h或出现水疱、灼痛等症状,则停止治疗。等上述症状基本消退后再行治疗,下一次的治疗剂量比原剂量降低100mJ/cm2。每周2次,治疗10周,治疗结束后观察疗效。
1.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病例接受相应的治疗后的起效时间,有效率,出现的不良反应。
1.4 疗效判断 痊愈:白斑全部消退,恢复正常肤色;显效:白斑部分消退或缩小,恢复正常肤色的面积占皮损面积≥50%;有效:白斑部分消退或缩小,恢复正常肤色的面积占皮损面积[10,50);无效:白斑部分消退或缩小,恢复正常肤色的面积占皮损面积<10%,白斑无色素再生或范围扩大。总有效率=痊愈率+显效率+有效率。
1.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.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,检验水平P<0.05。
2 结果
2.1 疗效观察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,实验将68名白癜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,分别对两组的治愈率进行了统计,两组各为34名患者(n=34名),使用308nm准分子光治疗照射的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2.35%,远远高于使用NBUVB的52.94%的治愈率。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差异,具有统计学意义。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详见表1。
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
实验中发现,308nm准分子光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的效果明显比NBUVB治疗好。参见表一。在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照射6次后,发现皮损处出现色素沉着的情况也不相同,治疗组出现色素沉着的比例高于对照组。详见表2。
表2 两组治疗6次后,皮损处出现色素沉着数量对比
结果显示,在接受6次治疗的68例患者76处皮损中,治疗组有32处皮损处出现了色素沉着,疗效理想;而对照组中只有9处出现了色素沉着。采用308nm准分子光进行治疗,起效明显快于NBUVB。
皮肤和毛囊内的黑素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的降低或消失,导致黑色素生成的进行性减少或消失,引起局限性或泛发性托色素性病变,诱发白癜风。酪氨酸酶的活性与白癜风关系密切。通过光源照射皮损处,酪氨酸酶活性会发生变化,治疗前,对患者的酪氨酸酶活性进行测定,从两组中选取酪氨酸酶活性接近的男女患者各两例,治疗过程中,同样对他们的酪氨酸酶活性进行测定,经308nm波长的能量照射后,可以使T细胞发生凋亡,促进自身的多巴和酪氨酸酶的还原,很大程度的激活了自身的酪氨酸酶,恢复自身自然生长黑色素的功能,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,使皮损不仅在肉眼水平上完全消失,在微观水平上也使得组织结构恢复正常。而经过NBUVB治疗,酪氨酸酶的活性虽有所激活,但没有达到最佳状态。
2.2 不良反应
在治疗过程中,对照组有2位患者照射后出现红斑、水疱,暂停照射处理后不良反应消失,继续治疗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。治疗组患者未出现不适反应。
3 讨论
研究发现,308nm准分子光治疗稳定期白癜风效果较好,彻底解决了传统疗法治疗时间长、副作用大,治疗不彻底的难题,值得临床推广使用。鉴于此次临床试验中选取的侧重于稳定期白癜风患者,对于进展期白癜风患者的疗效,还需选取更多样本进行比较,进一步验证其疗效。
参考文献
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.白癜风临床分型及疗效标准[J].中华皮肤科杂志,2004,37(7):440.
杨晶, 谷雪红, 李媛丽等. 308nm 准分子光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疗效观察[J].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, 2009, 8(3): 158-159.